27.10.09

菲~靡靡之音


从小就喜欢王菲
是小学一年级的那种小 莫名其妙的那种喜欢
当时的王菲还叫王靖雯
唱着一罗罗很商业的粤语流行歌曲
不过声线还是一样的天籁 迷人
以前小时候 只能靠收听电台听王菲的歌
有时候甚至会用卡带把收音机正播放的歌曲录下
到了有一些些零用钱的中学时期
偷偷瞒着家人购买王菲的卡带及CD
由于当时的零用钱有限
所以只能选择性的买一些精选集或近期的作品
直到现在 拥有本身的经济能力后
便开始网罗王菲曾推出过的专辑
不过要找回这些旧专辑还真不容易呢


王菲1994年的作品《迷》
也是她个人首张华语专辑
收入多首动人的曲子
我愿意 执迷不悔 甚称经典
这张专辑找了好久 好久
终于托一名友人在香港找到它了
虽然是2008年重新翻录的CD
但专辑封面和音质 还是当年那个王菲


这张《迷》属于环保版本
整个包装采用FSC环保再造纸印制
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为了配合减少用纸的环保概念
专辑里没有附属歌词本
失去边听CD边拿着歌词本看的乐趣
少了这种享受还真纳闷的说

p/s:在这方面我可以选择不要响应环保么?

王靖雯《迷》1994年
1.我愿意(管弦乐版)4'28 2.执迷不悔5'22 3.变幻的世界在转4'07 4.软弱4'23 5.我愿意(弦乐版)2'40 6.沉醉4'11 7.冷战4'09 8.心太野4'59 9.只愿为你守着约4'16 10.只有我自己3'24

18.10.09

新闻从业员就不可以主观么?

因为写了一篇关于反“反电讯塔”的文章 而遭到投诉
文章刊登当天 来自怡保的投诉者指斥我太过于主观
说记者写的文字对读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更指我的文章有攻击反电讯塔人士的成份
瓦解他们之前所付出的努力
难道 身为新闻从业员就不能拥有自己本身的观点么?
我又不是在写新闻 我还是会坚持自己的立场
现在我就在我的部落格上主观给你看
我干嘛要以客观的角度迎合我不认同的东西
写新闻跟写专栏根本就是两回事
前者是必须要用客观的角度报导实情真相
后者则是以本身的角度及立场撰写文稿
很明显 这次写的这篇文章是属于后者
所有的只字片语纯属个人观点
若你认为我的文字令你看了不舒服 你绝对可以说我主观
但别忘了 当你在享用着电讯服务的同时
又在另一边箱喊反对电讯塔
我同样可以认为这种矛盾何尝也不是主观得令人厌恶?
如果你们觉得“丢掉你的手机才来反电讯塔”这句话刺耳
我就把“丢掉”换成“收起”咯
但 那个意义还是一样 就是以身作则
跟我上司在电话投诉了近两个钟头还不够
你们还有必要劳师动众莅临槟城跟我对峙么?
如果是 那我只好奉陪到底
以你的主观VS我的主观

*以下就是被某些非政府组织指过于“主观”的文章:

从不曾间断的反电讯塔课题虽然已经报导过了无数次,但每每打开报章一看,还是会发现一些关切社会的人士义无反顾的四处奔波,替居民为反电讯塔争取到底。

在日渐标榜健康生活的社会里,再加上报章上指电讯塔辐射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报导,更从而引起部份重视健康的人士的回响,坚持反对在住宅区附近建设电讯塔。

最近采访了一个居民反电讯塔的节目,零零散散的几个居民向记者苦诉公寓对面的购物广场上的数支电讯塔危害他们的健康。有者说,电讯塔的辐射令他感到头痛及失眠;有者则说电讯塔的辐射令他皮肤敏感。

该居协主席声称代表全体居民,反对商家在公寓附近建设电讯塔,因为他们宁可没有电讯覆盖率,也不要牺牲自己的健康。

当天有份巡视的议员也认为,在批准高楼建设电讯塔的准则方面必须以居民的意愿做为考量,来决定是否要在有关地点建设电讯塔。

笔者本身也是居住在人口繁密的公寓,记得刚搬来的时候手机的收讯非常差,如果运气好的话手机上或许会收到一格讯号,勉强可以传封短讯出去,惟实况却是几乎每次都没有任何的讯号,在家里手机就相等于一个不能对外沟通的废物。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的收讯变得越来越好,想必应该是在公寓附近建设了电讯塔,增加了电讯的覆盖率。

个人认为,电讯塔对人体是否有负面影响仍存有争议,撇开这个不谈,在反对电讯塔的课题上,笔者甚想问下那些声称反对的居民,难道你们都不用手机的吗?

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也许这些人愿意承担本身的住区没有电讯覆盖率,但如果他们去到别处,想拨电话时却发现收不到讯号,他们又会怎么做呢?去投诉电讯公司的服务差吗?还是因为这个地方没有电讯塔而感到十分欣慰?

换另一个方式说,如果有人在夜深人静时遇到十万火急的事,却因为附近没有电讯而无法拨电出去求救,造成不愉快的事件发生。

可能你会说,要求救的话可以用附近的公共电话,但是看看你的四周是否每一小段距离都会有一个公共电话?没有对吧。不要急着谴责政府在这方面的规划做得不够完善,先扪心问自己,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如果同时有附近的公共电话和随身的手机,你会选择哪种通讯工具?

在众多反对电讯塔的人士当中,有几个是真的完全不使用手机的呢?奉劝那些要反电讯塔的人士,若真要证明本身的论点够说服力的话,就应该以身作则,丢掉你的手机后才来反对。

17.10.09


喜欢一个人跑步的感觉
把耳机戴上 把音乐扭到最大声
感觉好像与世隔绝 听不到俗世的喧嚣
眼睛望着前方 不顾一切的往前奔
汗水像早晨的露珠 缓缓冒出
很累 但却爽快

会喜欢跑步这门运动是因为贪它够简单
不需花时间学习 不需运动器材 也不需要任何技巧
双腿只要一直跑 一直跑 就行了

对于其他运动不是一窍不通 就是烂的跟什么一样
游泳 游到水深处就会失控 乱挣扎
瑜伽 骨骼就是软不下来 手掌始终碰不到地面
打羽球 连开球都会打不过网
打篮球 只会投罚球 不会带球上篮
骑脚车(虽然曾是学校越野脚车队)
但还是无法克服脚车的高度

所以要做运动 跑步还是粒的芮蒽的首选

以前是漫无目的的跑 现在可不同了
先为明年的神山之旅热身
每个星期至少要坚持跑一次公园
练好脚骨力 登上神山的最顶端呐喊

16.10.09

10年前的吉他梦 to be continue...


从小就喜欢接触音乐或乐器
非常羡慕那些可以到音乐中心学钢琴或小提琴的小孩
每每路过家里附近的那所音乐学院
都会贪婪的望几眼那道粉刷成黑白色的钢琴楼梯
不过由于家境清贫
我知道父母没有能力让我攀上这座楼梯
所以我也很懂事的从没向他们提起这件事
为了填补对音乐的小小遗憾
我参加了学校的敲击乐队及合唱团 一满对音乐的欲望
纵使我担任的只是每个小学生都略懂吹玩的笛子乐手

来到了蓝裙白衣的中学时期 人也开始变得叛逆
虽然还是个黄毛丫头 不过仍然明白“现实”的道理
我知道要学钢琴家里就必须要有一架钢琴
但家里的经济状况绝对不允许我学这门音乐
由于当时刚好掀起创作热潮
大哥哥及大姐姐们都拿着一把吉他 自弹自唱 感觉好有型喔
于是吉他就这样成为了我的音乐梦想乐器
托身为话剧社成员的福 让我有机会向学姐学习吉他
为了把吉他练好 我花了80大元买下了一把中国制造的吉他
在家闭关苦练 只学会弹一首和弦简单的曲目
--> 我最爱的王菲的“棋子”
换来的代价是 左手的5个指头上都长了一小圈厚厚的茧
原本就有点粗糙的手 变得更像男生
不懂是因为我那把烂吉他的关系 还是练吉他本来就很辛苦
它让我找不到弹吉他的乐趣
后来发现学姐比较爱自弹自唱多过教导我
学了3个月之后就断然放弃了
房间里的那把烂吉他就这样搁着 成为了让灰尘歇息的地方


近几年开始迷上摇滚乐
抒情摇滚 另类摇滚 重金属摇滚
还有以前嗤之以鼻的非主流音乐
突然 10年前那股想弹吉他的感觉油然而生
陈绮贞一首unplug的“太阳”让我决定了重执吉他的梦想
翻出那把尘封的吉他 拨弹一下 走音走到太平洋去
试着再拨弦一下
发现自己笨拙的指头不懂该停留在哪格指板上
原来10年的荒废会让人把EM、AM、C及G这些简单的音调
彻彻底底的忘得一干二净
为了让吉他重投怀抱 在自己经济能力的范围下
我决定到音乐中心学吉他
虽然这把年纪还跑去学吉他有点突兀 而且学费也贵得吓人
但我相信一生中 一定要为自己做些想做及喜欢做的事
就这么决定了 下个月我要踏上吉他之旅咯
希望这次借着成熟又带点天真的心智 不会再半途而废
至少也要学会基本的拨弦指法
因为答应过某人会在她的婚礼上弹唱“明天我要嫁给你”
当做贺礼送给某人 还可以省下一封红包钱呢

p/s: 喂某人 要比赛看谁先学会演奏小五的“明白”喔

14.10.09

憨人。 游槟记






























后记:
短短的槟槟之旅 也许有照顾不周到的地方 希望某人能谅解
这也可以做为某人下次重返槟槟的借口
下次再带某人去吃路边摊 踩沙滩 看日落去

13.10.09

别被网络游戏牵着鼻子走


最近在社交网站崛起的网络小游戏“开心农场”已在网络界已掀起一股风靡热潮。无论是学生、上班族还是退休人士都对这虚拟的小玩意感到不亦乐乎,每每打开电脑的第一动作就是开启“开心农场”当起虚拟农夫,若在一天当中没碰过这小游戏将感到浑身不自在。

“开心农场”的玩家可在农地上种植各式各样的蔬果及鲜花,并且为农作物浇水、除草及杀虫,让鲜少接触田园生活的现代人过足农夫隐,深受男女老幼的青睐。

为了不让种菜游戏过于沉闷,玩家必须在农作物成熟后,立即进行采收工作,以避免被名单上的好友捷足先登,偷走农作物。同样的,玩家也可以趁机偷走好友的农作物,一尝当小偷的滋味,因此“开心农场”也另称为“偷菜游戏”。

“开心农场”的操作简单,无需费神思考,只要按一下滑鼠,就可轻而易举的偷掉好友们的农作物。此外,这项游戏还可以在农场内养狗,玩家偷菜时将面对被狗咬的不悦或享受趁狗儿不注意时偷走蔬果的快感。

在中国,一名过度痴迷“开心农场”的男子为了亲身体验偷菜经验,竟在三更半夜爬上邻居的屋顶偷采几根不值钱的辣椒而被逮个正,其莫名其妙的行为令人啼笑皆非。另外,也传出不少情侣因忘记替对方收成而反目成仇,或公务员在上班时间沉迷种菜遭上司开除等荒谬事。

虽然说沉迷网络游戏已不是新鲜事,或许有者会认为这类型的游戏将影响人的思维,挑起玩家的“偷念”,在精神价值上是不受推崇的。然而,笔者倒认为,在虚拟世界里偷菜纯属有趣,若有人把偷的行为实践在现实生活上,乃是个人自制能力的问题。

我们应该感恩网络科技的发达,让我们可以利用虚拟游戏的管道发泄自己平常无法在现实中进行的事物,从中解压。贪图新鲜乃是人类的天性,不少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抱着玩玩的心态尝试一些被誉为荼毒思想的网络游戏。

不过玩归玩,最重要是适可而止,追根究底人类还是要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别忘了是你在控制游戏,而不是被游戏控制。